俄羅斯禽肉逆襲中國市場:當“廢棄雞爪”成為貿易硬通貨

一、逆市上揚:18% 份額背后的中俄禽肉貿易邏輯
??2025 年前 7 個月,在全球禽肉貿易格局中,形勢復雜多變且整體呈現下行態勢。中國禽肉進口總量下降了 0.8%,反映出市場在經濟周期波動下的收縮趨勢。然而,俄羅斯對華禽肉出口卻表現突出,出口量增長 15%,市場份額從 14% 提升至 18%,成為中國第二大家禽出口國。
??這一在市場下行周期中的顯著增長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精準的供需匹配。一方面,俄羅斯面臨雞爪等禽副產品積壓的問題;另一方面,中國市場對優質禽副產品存在需求缺口。同時,在全球供應鏈受地緣政治因素沖擊的背景下,中俄之間地緣相鄰的優勢確保了貿易供應鏈的穩定性。
??俄羅斯家禽聯盟數據顯示,2025 年 1 - 8 月,俄羅斯向中國出口 8 萬噸家禽,其中雞爪占比達 76%,在中國市場供不應求。曾經在俄羅斯被視為屠宰廢棄物的雞爪,進入中國市場后成為推動雙邊貿易增長的重要商品。
二、雞爪驅動的雙贏格局:一場基于需求互補的貿易合作
??(一)俄羅斯:資源轉化與價值提升
??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農牧資源,但在飲食文化上,俄羅斯民眾偏好牛排、雞胸肉等,雞爪因肉少、食用不便,長期不受青睞,過去常被加工為動物飼料原料或直接丟棄。
??而在中國,泡椒鳳爪、鹵雞爪等特色美食深受歡迎,休閑食品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對雞爪的需求增長,年消費量超百萬噸。2024 年,中國泡椒鳳爪需求量達 33.79 萬噸,市場規模達 234.50 億元。
??這種飲食文化差異為中俄貿易創造了新機遇。在俄羅斯屠宰場,雞爪以低成本收集,經簡單清洗、冷凍處理后出口至中國,價格為 3.2 美元 / 公斤,相比俄羅斯本土售價,利潤大幅提升。2025 年一季度,俄羅斯對華雞爪出口量增長 40%,超越美國,在對華雞爪供應國中僅次于巴西。僅雞爪這一產品,就為俄羅斯企業帶來 2.5 億美元的年收入,成為俄羅斯禽肉出口的重要支柱。
??(二)中國市場:需求滿足與品質選擇
??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禽副產品消費國,雞爪消費量占全球貿易量的 70%。在眾多進口雞爪來源中,俄羅斯雞爪憑借多方面優勢贏得中國市場。
??首先是食品安全優勢,俄羅斯全境無非洲豬瘟疫情,在全球動物疫病頻發的背景下,為其雞爪產品提供了質量背書。其次是成本優勢,與巴西相比,俄羅斯雞爪價格平均每噸低 15% 左右,對食品加工企業和批發商具有吸引力,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,提升市場競爭力。
??再者,俄羅斯雞爪品質優良,單個重量在 80 - 100 克之間,大小均勻,適合中式鹵味加工,肉質緊實、口感好。最后,地緣優勢帶來供應鏈優勢,俄羅斯與中國接壤,中歐班列開通后,運輸時間大幅縮短,僅需 120 小時即可抵達中國內陸城市,降低了運輸成本和貨物損耗風險。
??2025 年上半年,中國進口凍雞爪總量為 19.38 萬噸,其中俄羅斯雞爪占比近 40%,已廣泛進入中國市場的各個流通環節,成為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品。
??三、全產業鏈拓展:俄羅斯禽肉在中國市場的深度滲透
??(一)從單一產品到全品類布局
??雞爪貿易的成功推動了俄羅斯禽肉產業全面進軍中國市場。2025 年前 7 個月,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總額達 40 億美元,同比增長 10%。其中,豬肉出口量增長 140%,火雞肉出口量在過去三年增長了 6.4 倍。
??切爾基佐沃集團作為俄羅斯禽肉產業的龍頭企業,早在 2019 年就布局中國市場。在養殖環節,針對俄羅斯氣候條件,歷經 5 年培育出抗寒、肉質鮮美的 “俄羅斯黃羽雞”,采用天然谷物、豆類和無污染草料混合飼料,確保雞肉品質符合中國食品安全標準。
??在加工環節,集團投入 2 億美元引進零下 40℃極速冷凍鎖鮮技術,15 分鐘內完成雞肉冷凍,最大程度保留營養和口感。同時,根據中國市場消費習慣進行精細化分割,產品涵蓋雞胸肉、雞腿肉、雞翅中等。
??目前,切爾基佐沃集團的禽肉產品已進入中國各大城市餐飲市場,成為麥當勞、絕味鴨脖等知名品牌的供應商。在麥當勞部分產品中,其提供的雞肉原料占比超 30%;絕味鴨脖推出的 “俄式風味雞翅” 選用其雞翅,月銷量突破 100 萬份。
??(二)雙邊農業合作的協同效應
??中俄禽肉貿易的發展是雙邊農產品合作深化的縮影。目前,兩國已簽署 23 份農產品議定書,涵蓋肉類、糧食、果蔬等品類。俄羅斯 1718 家企業獲得對華出口資質,形成了 “糧食 - 肉類 - 深加工產品” 的貿易體系。
??在糧食領域,2025 年上半年俄羅斯大麥對華出口量占中國大麥進口總量的 10%,主要用于啤酒釀造和飼料加工,為中國青島啤酒、雪花啤酒等提供原料。俄羅斯菜籽油占中國菜籽油進口量的 13%,采用冷榨工藝,富含營養成分,在超市中銷量可觀。
??同時,中國農產品也進入俄羅斯市場,速凍蔬菜、調味品等憑借品質和性價比受到歡迎。2025 年上半年,中國家禽出口量增長 42%,達到 30.8 萬噸,標志著中國從禽肉進口大國向全球市場供應者的轉變,推動中俄農業合作向產業協作升級。雙方在飼料加工、冷鏈物流等領域開展了 37 個合作項目,總投資超 15 億美元。如新希望集團與俄羅斯企業合作建設飼料加工廠;中俄共建跨境冷鏈物流通道,優化運輸路線和冷藏設備,保障農產品運輸。
??四、發展挑戰與應對策略:實現可持續增長的路徑探索
??(一)面臨的挑戰
??俄羅斯禽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多重挑戰。從內部看,隨著禽肉養殖規模擴張,蛋雞存欄量達 1.13 億只,雞爪供應過剩,2025 年上半年庫存同比增長 12%,庫存消化成為難題。
??外部競爭方面,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禽肉出口國,擁有成熟養殖體系和成本優勢,單只雞養殖成本比俄羅斯低 0.5 美元,占據中國 35% 的禽肉進口份額,是俄羅斯在華主要競爭對手。
??此外,中國本土禽肉產業崛起,2025 年上半年家禽出口量增長 42%,中國本土企業在技術、品質和成本控制上不斷提升,未來俄羅斯禽肉在中國市場將面臨更激烈競爭,需避免過度依賴低端副產品出口。
??(二)應對策略
??為應對挑戰,俄羅斯禽肉產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在產品創新方面,加大技術投入,開發增值產品,如精度達 0.1 毫米的去骨雞爪和即食鹵味包,提升產品附加值,單箱雞爪價值從 106 美元提升至 180 美元。
??在供應鏈優化方面,與中國共建跨境冷鏈產業園,在遠東地區實現 “養殖 - 加工 - 通關” 一體化運作,物流成本降低 25%,提高了運輸效率和保鮮程度。
??在市場拓展方面,除傳統貿易渠道外,與中國電商巨頭京東、淘寶等合作,開設官方旗艦店,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 35%,擴大了銷售范圍。
??結語:基于貿易互補的大國合作模式與啟示
??俄羅斯禽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,是基于市場需求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成功案例。雞爪貿易的興起體現了對市場規律的把握,即通過挖掘需求實現價值創造,以互補合作打破貿易壁壘。隨著 “一帶一路” 倡議的推進,這種基于產業協作的貿易模式為全球貿易提供了新的發展范式,展示了在全球經濟格局分化背景下,通過挖掘供需關系實現共贏的可能性,為世界貿易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。
信息來源:現代畜牧網





